考点6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及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
(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
(3)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的实验。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5)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叶绿素的吸收光能。
光合作用过程。
光能叶绿体→(CH2O)+H2O+O2原料条件产物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其光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1)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
(2)控制温度的高低。
(3)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色素原理: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分离色素———纸层析法。SiO2使研磨更充分,CaCO3可以保护色素。原理: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
光合作用实质: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关于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几个注意点:
(1)溶解色素的原理: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色素分离的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扩散速度就不同,其中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叶绿素b溶解度最低。
(2)选材:选取颜色较深,材质柔软(易于研磨)的成熟(含色素较多)的植物叶片。
(3)研磨:研磨时需加入CaCO3(保护色素不被破坏)、石英砂(研磨充分)、无水乙醇(或丙酮,目的是溶解色素)。
(4)过滤:使用尼龙布,过滤快,减少滤液损耗,装滤液的试管要加塞,减少挥发。
(5)画滤液细线:要求细而直,防止色素带重叠;要多次重复(前一次线要阴干或吹干后才能画下一次),保证有足够的色素量;分离的滤纸要干燥,若潮湿,一是影响画滤液细线,二是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层析:层析液不能沾到或没过滤液细线,否则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无法达到分离目的。
下表为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记录,据表判断甲、乙分别是()甲、乙都为18O甲、乙都为O2甲为18O,乙为O甲为O2,乙为O2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气体是水光解得到的,所以甲、乙分别是O2和答案为D。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光反应阶段固定CO2B.暗反应阶段积累ATPC.光反应阶段分解H2OD.暗反应阶段释放O2解析暗反应阶段固定CO2,A错误;暗反应阶段C3还原时消耗ATP,B错误;光反应阶段释放O2,D错误。故答案为C。
下列装置中能够收集到氧气的是()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C中只有动物,没有植物,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不能收集到氧气;D图虽有植物,但没有光照,所以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不能收集到氧气;只有B图既有植物,又有光照,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能够收集到氧气。答案为B。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