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提炼)
(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① “一五”计划:1953年,国家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设投产。(总结:“一五”计划时期的重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② 三大改造:1953—1956年,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农民和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参加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③ 中共八大: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未能坚持下来。
④ “大跃进”: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赶超英美的高指标;农业上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
⑤ 人民公社化: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时,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⑥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两者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 经济体制改革
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提示:遵义会议是我国革命时期的重大转折,而它是我国建设时期的重大转折)
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率先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央肯定上述生产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提示:这一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既符合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也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它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⑤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活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① 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②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1988年开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③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从南到北的连成片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④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新区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⑤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上述的开放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