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1. 环境与环境问题(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①产生的原因:人类从自然界中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再生能力,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
②危害:第一,威胁生态平衡;第二,危害人类健康;第三,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资源短缺: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度提高所致。
②环境污染: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过多。
③生态破坏: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④全球环境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多物多样性锐减等。
【知识拓展】我国酸雨较严重的地区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等地区。这是由于这三个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的消耗量较大,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酸性气体;且位于湿润区,降水量丰富。此外,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不利于废气的扩散,这也是其多酸雨的重要原因。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①土地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面临耕地日益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工矿道路的建设不断占用所致)和土地退化(由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所造成的,其中过度放牧是世界范围内土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两大问题。
②能源问题: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不平衡,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③水资源问题: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减少,供需矛盾影响到生存、生产和生态;水资源本身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水资源危机,甚至引发战争;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影响到该资源的再生和更新,甚至导致该资源的枯竭,如不合理利用耕地可能导致其退化为沙漠。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重视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污水的处理和利用;注重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生物物种减少:这是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开发、走私,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等造成的。
森林资源减少: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湿地减少:土壤侵蚀导致河水中的泥沙增多,减少了湿地面积;大量引水灌溉,使湖泊急剧缩小;人类围湖造田,使湖泊等湿地面积减小。
【答题模板】湿地的效益
生态效益: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物。
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为城乡居民提供水资源,提供水运条件等。
社会效益:观光旅游、科学研究等。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逐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制法规,开展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以及重点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加大环境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答题模板】赤潮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水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
②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交通工具和工业污染等。
治理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数量,通过填埋、堆肥、焚烧等手段处理废弃物。
防治水资源的措施:实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水的排放;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5. 环境管理
(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①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污染源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等。
②主要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
积极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共同实施全球环境问题研究计划、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进行国际环境保护科学交流。
(3) 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采取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循环再生等)、参与创建绿色学校、协助创建绿色社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