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典型例题)
1. 热点题例1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A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用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2. 易错题
例2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变化,B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D错误。答案为D。
3. 拓展题
例3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
B.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 在图示过程中,丙逐渐成为优势种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丰富度在增加,A正确;甲、乙、丙三者要争夺水、无机盐、光照等,因此是竞争关系,第三阶段为森林阶段,分层现象明显,B正确;丙在竞争过程占有更大的优势,成为优势种,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从图上看,甲、乙、丙三个物种共存,只是丙占有优势而已,C错误。答案为C。
例4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 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 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 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 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解析 样方法可以用来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A 正确;森林恢复扩大了植被面积和垂直高度,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 正确;人工恢复林中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 种,前者的植物丰富度低,C正确;初生演替是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等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化林地不属此例,发生的演替应属次生演替,D 错误。答案为D。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