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提炼)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注: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洋务运动: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如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后期,以求富为旗号,为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而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初步建立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洋务派还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洋务运动的结局和影响: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但是,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知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初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和奖励发展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主要原因),诸多因素使中国民族工业迎来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尤以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但是,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国民政府前十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抗战时期:在沦陷区民族企业或被毁坏,或被吞并;在国统区遭到官僚资本的挤压。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这些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简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从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从部门分布看,主要以轻工业为主;从实力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从企业发展过程看,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